欢迎来到尧图网

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教育 > 幼教 >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-物理层部分

计算机网络知识点-物理层部分

2025/9/22 16:33:58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ougaii_/article/details/142706673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计算机网络知识点-物理层部分

文章目录

  • 一、通信基础
    • 1. 基本概念
    • 2.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
    • 3. 编码与调制
    • 4. 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  • 二、传输介质
    • 1. 传输介质
    • 2. 物理接口的特性
  • 三、物理层设备

一、通信基础

1. 基本概念

(1)信号

传送信息的实体,是指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,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。

(2)信道

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介,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,也可根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。

(3)码元

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表示一个K进制数字,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,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,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。

(4)带宽

信道中数据的传输速率,单位是比特每秒,记作:bit/s、b/s、bps

(5)波特

码元传输速率(码元速率,波形速率),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,单位是波特

(6)比特率

信息传输速率(信息率,比特率),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比特数,单位是比特/秒

(7)信源

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

(8)信宿

接收数据的终点

(9)通信交互方式

  • 单工通信: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,没有反方向的交互
  • 半双工通信: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,但是双方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(需要两条信道)
  • 全双工通信: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(需要两条信道)

2.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

(1)奈氏准则

奈氏准则,也叫奈奎斯特定理,其定义了在理想低通的信道中,为了避免码间串扰,码元传输速率的上限值。

理想状态下码元传输上限为: 2 W log ⁡ 2 V {2W\log_2V} 2Wlog2V 单位是 b/s,其中 W 是信道带宽单位是 HZ,V 是码元的波形数量。

奈氏准则有以下结论:

  • 任何信道中,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。
  • 信道的频带越宽,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传输
  • 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的极限传输速率,但是没有给出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(即一个码元对应多少个二进制位给出限制)

(2)香农公式

香农公式,也叫香农定理,其定义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。

极限数据传输率为: W log ⁡ 2 ( 1 + S / N ) {W\log_2{(1 + S/N)}} Wlog2(1+S/N) 单位是 b/s,其中 W 是信道带宽, S 是信道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, N 是信道内部的高斯白噪声功率。 S/N 是信噪比,通过 10 log ⁡ 10 ( S / N ) {10\log_{10}{(S/N)}} 10log10(S/N) 可以算出信噪比的分贝(dB)

3. 编码与调制

(1)概念

调制: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。
编码:数据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。

(2)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

数字数据编码用于基带传输中,在不改变数字信号频率的情况下,直接传输数字信号。下面是常见的编码方式:

  • 非归零编码:低电平为 0,高电平为 1,优点是易于实现,缺点是无法同步

  • 归零编码:当码元是 0 时是低电平,当码元是 1 时,将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,前一个间隔是高电平,后一个间隔要归零为低电平。其优点是可以实现同步,缺点是归零时需要占用一定带宽

  • 曼彻斯顿编码: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,前一个间隔为高电平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1,前一个间隔为低电平后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表示0。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定义 0 和 1,以太网使用的就是曼彻斯顿编码。其优点是可以实现同步,缺点是占用两倍的带宽

  • 差分曼彻斯顿编码:将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,若当前码元为1,则前一间隔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相同,若当前码元为0,当前一间隔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相反。其优点是可以实现同步,并且抗干扰性好


(3)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

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时采样、量化、编码三个步骤。

采样: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,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,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,采样频率要大于模拟数据带宽的两倍
量化:将采样得到的电平幅值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度,转化为对应的数字并取整
编码:把量化的结果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编码

(4) 数字数据调制成模拟信号

常见的三种方式:

  • 调幅(AM):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字信号 0 或 1
  • 调频(FM):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0 或 1
  • 调相(PM):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0 或 1

(5) 模拟数据调制成模拟信号

需要更高的频率,使用频分复用技术(FDM)充分利用带宽资源

4. 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
(1)电路交换

电路交换技术需要三个阶段:

  1. 连接建立:数据传输前,先建立起一条专用(双方独占)的物理通信路径
  2. 数据传输:电路建立以后,数据就可以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,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,所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。
  3. 连接释放:数据传输结束后,由某一方发出释放请求,然后逐节释放到对方节点

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点:通信时延小、有序传输、没有冲突、实时性强

电路交换技术的缺点:建立连接耗时长、线路独占、灵活性差、无数据存储能力


(2)报文交换

报文交换的时候使用存储转发方式,单位是报文,报文中除数据信息外,还携带有目的地址、源地址等信息。

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点:无须建立连接、动态分配线路、提高线路利用率、提高可靠性

报文交换技术的缺点:数据进入交换节点后要经过存储、转发,所以存在转发时延,对报文的大小也没有限制,所以网络结点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


(3)分组交换

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,限制了每次传送的数据块的大小上限,把大的数据块划分为合理的小数据块,在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(源地址,目的地址,编号信息),构成分组

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点:无须建立连接、动态分配线路、提高线路利用率、提高可靠性、减少了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

分组交换技术的缺点:存在传输时延、需要额外的信息量、分组会出现失序,丢失或者重复分组,到达目的地后要对分组进行排序工作

二、传输介质

1. 传输介质

(1)双绞线

最常用的古老传输介质,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,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。双绞线还分为屏蔽双绞线(STP)和非屏蔽双绞线(UTP),主要区别是在双绞线的外面是否有金属丝编织的屏蔽层。

双绞线价格便宜,适用范围广,可以进行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,传输距离从几千米到数十千米,当距离过大时可以使用放大器(模拟信号时使用)或中继器(数字信号时使用)放大衰减的信号

(2)同轴电缆

由内导体、绝缘层、网状编织屏蔽层和塑料外层构成,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,可以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,而且传输距离比双绞线更远,但是价格比双绞线更贵。同轴电缆常见的有50欧姆同轴电缆和70欧姆同轴电缆,50欧姆同轴电缆更多用来传输基带数字信号,70欧姆同轴电缆更多用来传输宽带信号或用于有线电视系统

(3)光纤

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,并通过光的全反射原理在光纤中传输。传输损耗小、距离长,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,体积小,重量轻。

(4)无线传输介质

常见的无线传输介质有:

  • 无线电波:有较强的穿透力,信号向所有方向散播,因此有效距离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无须对准某个方向,就可与无线电波发射者进行通信
  • 微波、红外线、激光: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存在一条视线通路,有很强的方向性,都沿直线传播,有时统称这三者为视线介质
  • 卫星通信: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来转发微波信号,可以克服地面微波通信距离的限制,优点是距离远、覆盖广,缺点是传播时延比较大

2. 物理接口的特性

  • 机械特性:主要定义物理连接的边界点,即接插装置。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、引线的数目、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情况等
  • 电气特性:传输二进制位时,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、阻抗匹配、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。
  • 功能特性: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,
  • 规程特性: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

三、物理层设备

1. 中继器

中继器用来将数字信号整形并放大再转发出去,从而消除信号的失真和衰减,其原理是让信号再生,而放大器的原理则不是让信号再生,治是单纯的放大。
通过中继器可以扩大网络规模,但不能连接不同速率的网络。


2. 集线器(HUB)

集线器实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,可以对信号进行整形再生,常用于星型拓扑结构,集线器连接的设备处于同一个广播域和冲突域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

热搜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