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尧图网

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 > 养生 > pytorch小记(四):pytorch中的重排操作:x.permute()

pytorch小记(四):pytorch中的重排操作:x.permute()

2025/5/23 10:41:52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xzs1210652636/article/details/145086005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pytorch小记(四):pytorch中的重排操作:x.permute()

pytorch小记(四):pytorch中的重排操作:x.permute()

      • 1. 初始张量 `x`
      • 2. 调用 `permute` 的原理
      • 案例分析
        • 2.1 `z = x.permute(0, 2, 1)`
        • 2.2 `z = x.permute(1, 0, 2)`
        • 2.3 `z = x.permute(1, 2, 0)`
        • 2.4 `z = x.permute(2, 0, 1)`
        • 2.5 `z = x.permute(2, 1, 0)`
      • 总结


在 PyTorch 中,permute 是一种对张量维度重新排列的方法。它不会更改数据,而是根据指定的顺序交换维度的位置。


1. 初始张量 x

代码:

x = torch.arange(6).reshape(1, 2, 3)
print(x)

输出

tensor([[[0, 1, 2],[3, 4, 5]]])
  • x 的形状是 (1, 2, 3)
    • 第 0 维:长度为 1,对应的是最外层的维度(块)。
    • 第 1 维:长度为 2,对应的是行数。
    • 第 2 维:长度为 3,对应的是列数。

2. 调用 permute 的原理

  • permute 的参数是新维度的顺序。
  • 每个参数表示原始维度的索引,permute(a, b, c) 意味着:
    • 原第 a 维变为新第 0 维。
    • 原第 b 维变为新第 1 维。
    • 原第 c 维变为新第 2 维。

具体计算时,张量的内容 不变,只是维度排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。


案例分析

2.1 z = x.permute(0, 2, 1)

代码:

z = x.permute(0, 2, 1)
print(z)

解释

  • permute(0, 2, 1) 表示:
    • 第 0 维保持不变。
    • 第 2 维变为第 1 维。
    • 第 1 维变为第 2 维。

原张量

x = [[[0, 1, 2],  [3, 4, 5]]] # 第 0 维:行 ([[0, 1, 2], [3, 4, 5]])
# 第 1 维:行 ([0, 1, 2], [3, 4, 5])
# 第 2 维:列 ([0, ..., 3], [1, ..., 4], [2, ..., 5])

调整后张量

  • 第 0 维(块):仍为 [[0, 1, 2], [3, 4, 5]]
  • 第 1 维:原来的列 [0, ..., 3][1, ..., 4][2, ..., 5]变为行。
  • 第 2 维:原来的行 [0, 1, 2][3, 4, 5] 变为列。

结果

tensor([[[0, 3],[1, 4],[2, 5]]])

2.2 z = x.permute(1, 0, 2)

代码:

z = x.permute(1, 0, 2)
print(z)

解释

  • permute(1, 0, 2) 表示:
    • 第 1 维变为第 0 维。
    • 第 0 维变为第 1 维。
    • 第 2 维保持不变。

原张量

x = [[[0, 1, 2],  [3, 4, 5]]] # 第 0 维:行 ([[0, 1, 2], [3, 4, 5]])
# 第 1 维:行 ([0, 1, 2], [3, 4, 5])
# 第 2 维:列 ([0, ..., 3], [1, ..., 4], [2, ..., 5])

结果

tensor([[[0, 1, 2]],[[3, 4, 5]]])
  • 第 0 维(原第 1 维):行数变成了最外层维度。
  • 第 1 维(原第 0 维):长度为 1。
  • 第 2 维保持不变。

2.3 z = x.permute(1, 2, 0)

代码:

z = x.permute(1, 2, 0)
print(z)

解释

  • permute(1, 2, 0) 表示:
    • 第 1 维变为第 0 维。
    • 第 2 维变为第 1 维。
    • 第 0 维变为第 2 维。

原张量

x = [[[0, 1, 2],  [3, 4, 5]]] # 第 0 维:行 ([[0, 1, 2], [3, 4, 5]])
# 第 1 维:行 ([0, 1, 2], [3, 4, 5])
# 第 2 维:列 ([0, ..., 3], [1, ..., 4], [2, ..., 5])

结果

tensor([[[0],[1],[2]],[[3],[4],[5]]])
  • 第 0 维(原第 1 维):行数变成了最外层维度。
  • 第 1 维(原第 2 维):列数变成了行。
  • 第 2 维(原第 0 维):长度为 1。

2.4 z = x.permute(2, 0, 1)

代码:

z = x.permute(2, 0, 1)
print(z)

解释

  • permute(2, 0, 1) 表示:
    • 第 2 维变为第 0 维。
    • 第 0 维变为第 1 维。
    • 第 1 维变为第 2 维。

原张量

x = [[[0, 1, 2],  [3, 4, 5]]] # 第 0 维:行 ([[0, 1, 2], [3, 4, 5]])
# 第 1 维:行 ([0, 1, 2], [3, 4, 5])
# 第 2 维:列 ([0, ..., 3], [1, ..., 4], [2, ..., 5])

结果

tensor([[[0, 3]],[[1, 4]],[[2, 5]]])
  • 第 0 维(原第 2 维):列数变成最外层维度。
  • 第 1 维(原第 0 维):长度为 1。
  • 第 2 维(原第 1 维):行数保持不变。

2.5 z = x.permute(2, 1, 0)

代码:

z = x.permute(2, 1, 0)
print(z)

解释

  • permute(2, 1, 0) 表示:
    • 第 2 维变为第 0 维。
    • 第 1 维保持不变。
    • 第 0 维变为第 2 维。

结果

tensor([[[0],[3]],[[1],[4]],[[2],[5]]])
  • 第 0 维(原第 2 维):列数变成最外层维度。
  • 第 1 维(原第 1 维):行数保持不变。
  • 第 2 维(原第 0 维):长度为 1。

总结

x.permute() 的核心就是重新排列维度,保持数据本身不变。通过指定新维度的顺序,可以调整张量的形状和访问方式,用于数据处理和模型输入等场景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

热搜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