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- IS-IS采用分层架构,所有Level-2和Level 1-2路由器构成了骨干区域,同一区域的Level-1路由器构成了普通区域
- IS-IS支持三种认证方式,分别是接口认证、区域认证、路由域认证
- IS-IS有四种报文类型,分别是IIH、CSNP、PSNP、LSP
IS-IS 协议报文
Hello报文
-
作用: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,协商参数Hello 报文,它是一个周期性发送的报文,确保邻居间的连接状态保持最新。当设备连续3次未收到邻居的Hello报文(基于Hold Time计时器),则认为邻居关系中断
-
类型:
-
Level-1 LAN Hello:广播网络中Level-1邻接
-
Level-2 LAN Hello:广播网络中Level-2邻接
-
P2P Hello:点到点网络中使用(不分Level)(具有两次握手和三次握手机制)
-
LSP(Link State PDU)
-
作用:LSP携带链路状态信息,类似于OSPF中的LSA。它包含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信息,通过洪泛机制在网络中传播。同时每个LSP都有唯一的标识符(System ID + 伪节点ID + LSP编号)
-
类型:
-
Level-1 LSP:区域内传播
-
Level-2 LSP:区域间传播
-
LSP报文中的一些主要字段的解释:
-
ATT字段:当Level-1-2 IS-IS在Level-1区域内传送Level-1 LSP时,如果Level-1 LSP中设置了ATT位,则表示该区域中的Level-1 IS-IS可以通过此Level-1-2 IS-IS通往外部区域
-
OL(LSDB Overload)字段:过载标志位
设置了过载标志位的LSP虽然还会在网络中扩散,但是在计算通过过载路由器的路由时不会被采用。即对路由器设置过载位后,其它路由器在进行SPF计算时不会使用这台路由器做转发,只计算该节点上的直连路由
SNP(Sequence Number PDU)
-
作用:SNP用于同步和确认LSP的可靠性,确保链路状态数据库的一致性。它不携带完整的链路状态信息,只包含LSP的摘要信息
-
类型:
-
CSNP(Complete SNP):发送完整LSP摘要(广播网络由DIS定期发送)
-
PSNP(Partial SNP):请求或确认特定LSP(类似OSPF的LSR/LSAck)
-
IS-IS认证
IS-IS认证是基于网络安全性的要求而实现的一种认证手段,通过在IS-IS报文中增加认证字段对报文进行认证。当本地路由器接收到远端路由器发送过来的IS-IS报文,如果发现认证密码不匹配,则将收到的报文进行丢弃,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
根据报文的种类,认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:
-
接口认证:是指对IS-IS协议的接口以指定方式和密码对Level-1和Level-2的Hello报文进行认证
-
区域认证:是指对IS-IS的区域以指定方式和密码对Level-1的SNP和LSP报文进行认证
-
路由域认证:是指对IS-IS的路由域以指定方式和密码对Level-2的SNP和LSP报文进行认证
根据报文的认证方式,可以分为以下四类:
- 明文认证:简单的认证方式,将配置的密码直接加入报文中,这种认证方式安全性不够
- MD5认证:通过将配置的密码进行MD5算法之后再加入报文中,这样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
- Keychain认证:通过配置随时间变化的密码链表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
- HMAC-SHA256认证:通过将配置的密码进行HMAC-SHA256算法加密之后再加入报文中,提高密码的安全性
IS-IS路由渗透
路由渗透(Route Leaking) 是指将Level-2区域的路由信息有条件地注入到Level-1区域的过程
正常情况下Level-1区域的数据库没有Level-2区域的数据库的路由,但是可以通过路由泄露把Level-2的路由泄露到Level-1区域,一般在Level 1/2的路由器上做,配置IS-IS路由渗透可以解决IS-IS次优路径或来回路径不一致的问题
路由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环路的作用,也可以减少路由表的规模
缺省路由(0.0.0.0/0):
如果自动生成了一条缺省路由,Level-1路由器收到ATT位置1的LSP后就会自动生成一条指向该Level-2的缺省路由
如果需要优化路径选择时,也可以手动配置,用来代替ATT位触发的默认路由
ATT置位的条件:
Level 1/2的路由器,连接其他区域,并且有up的Level-2的邻居,那么此时Level 1/2路由器就会向Level-1区域产生ATT置位的Level-1的LSP,Level-1路由器会根据ATT位自动生成一条默认路由,下一跳为Level 1/2路由器,Level-1是普通区域,需要1/2产生的ATT=1的LSP产生默认路由去访问骨干区域
若Level-1区域存在多个Level-1-2路由器,所有路由器均会设置ATT位,导致区域内生成多条默认路由。需通过路由渗透或调整Metric选择最优出口
次优路径:
在IS-IS网络中,次优路径(Suboptimal Path) 是指数据包未通过理论上的最优路径传输,而是选择了效率较低的路由
次优路径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对默认路由的依赖,为渗透Level-2路由、链路开销配置错误、区域划分出现问题等
解决方案 配置路由渗透,调整链路开销
IS-IS Overload:
过载(Overload) 是一种通过设置LSP(Link State PDU)中的OL(Overload Bit)标志位,通知其他路由器当前节点暂时无法正常处理流量的机制。其核心目的是在网络中避免因某台路由器资源不足(如CPU/内存过载)或处于维护状态时,流量继续流向该节点,导致服务中断或次优路径
过载的作用
-
流量规避
-
防环与稳定性
-
提升网络可靠性和可维护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