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尧图网

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

您的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产业 > 接触感知 钳位电路分析

接触感知 钳位电路分析

2025/5/17 21:56:14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45315034/article/details/148014026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接触感知 钳位电路分析

以下是NG板接触感知电路的原理图。两极分别为P3和P4S,电压值P4S < P3。
电路结构分两部分,第一部分对输入电压进行分压+钳位。后级电路使用LM113比较器芯片进行电压比较,输出ST接触感知信号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P4S极间电压输入钳位电路

钳位电路输出特性分析

输出电压变化趋势: 在P4S输入电压(-120…+40V)范围内,输出电压 V P 4 S _ i n V_{P4S\_in} VP4S_in 呈现出典型的分段线性钳位特性。如图所示,可以划分为三个区段:

  • 负钳位区:当P4S电压低于约 -21V 时,负向钳位二极管导通,输出被钳位在负电源-15V 再加上二极管正向压降(约0.7V)处,即约 -15.7V。此时无论P4S再继续减小,输出基本保持不变。根据二极管钳位原理,当二极管导通时电压将被限制在其导通压降附近。
  • 线性分压区:当P4S在约 -21V 到 +21V 之间时,两只钳位二极管均截止,输出端只受R29、R30分压影响。此时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的固定比例: V P 4 S _ i n = R 30 R 29 + R 30 × P 4 S = 15 k Ω 5.1 k Ω + 15 k Ω ≈ 0.746 × P 4 S . V_{P4S\_in} = \frac{R_{30}}{R_{29}+R_{30}}\times P4S = \frac{15kΩ}{5.1kΩ+15kΩ} \approx 0.746 \times P4S. VP4S_in=R29+R30R30×P4S=5.1kΩ+15kΩ15kΩ0.746×P4S. 也即输出电压随P4S线性变化,斜率约0.746。
  • 正钳位区:当P4S超过约 +21V 时,正向钳位二极管开始导通,将输出钳位在+15V 加二极管压降(≈+15.7V)。此时无论P4S再增大,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在约 +15.7V 附近。

上述区间的分界点可由简单分压计算得出:设钳位导通时输出约为±15.7V,代入分压公式 15.7 = 0.746 × P 4 S 15.7 = 0.746\times P4S 15.7=0.746×P4S,解得P4S≈±21.0V,从而确定钳位与线性区的分界。

关键点输入/输出电压对照

P4S输入电压 (V)所在区段 V P 4 S _ i n V_{P4S\_in} VP4S_in 计算 / 结果 (V)
–120负钳位区≈ –15.7(饱和钳位)
–80负钳位区≈ –15.7(饱和钳位)
–40负钳位区≈ –15.7(饱和钳位)
0线性分压区 0.746 × 0 = 0.00 0.746\times0 = 0.00 0.746×0=0.00
20线性分压区 0.746 × 20 ≈ 14.92 0.746\times20 ≈ 14.92 0.746×2014.92
40正钳位区≈ +15.7(饱和钳位)

以上表格列出典型输入值下的输出电压。可以看到,当P4S在分压区(-21V~+21V)内时,输出等于输入×0.746;而当输入超过±21V时,输出均被限制在大约±15.7V 附近。

分压区电压计算表

P4S 输入电压 (V)计算公式V_P4S_in 输出电压 (V)
–210.746 × (–21)–15.666
–200.746 × (–20)–14.920
–150.746 × (–15)–11.190
–100.746 × (–10)–7.460
–50.746 × (–5)–3.730
00.746 × 00.000
+50.746 × 5+3.730
+100.746 × 10+7.460
+150.746 × 15+11.190
+200.746 × 20+14.920
+210.746 × 21+15.666

钳位区与线性区边界说明

从电路分析可知,输出钳位发生在输入电压使得分压后的节点达到±(15V+0.7V)时。计算方式如下:当输出正向钳位阈值时,有

0.746 × P 4 S 阈 = 15.7 ⇒ P 4 S 阈 ≈ + 21.0 V , 0.746\times P4S_{阈} = 15.7 \quad\Rightarrow\quad P4S_{阈} \approx +21.0\text{ V}, 0.746×P4S=15.7P4S+21.0 V,

当输出负向钳位阈值时,

0.746 × P 4 S 阈 = − 15.7 ⇒ P 4 S 阈 ≈ − 21.0 V . 0.746\times P4S_{阈} = -15.7 \quad\Rightarrow\quad P4S_{阈} \approx -21.0\text{ V}. 0.746×P4S=15.7P4S21.0 V.

因此,大约在P4S = ±21V处发生钳位翻转边界。线性分压区间是两个边界之间(≈–21V 到 +21V),在该区间输出随输入线性变化;钳位区位于区间之外,输出几乎饱和于钳位电压±15.7V。这些现象符合二极管钳位电路原理:当二极管正向导通时,输出电压被锁定在二极管导通压降附近,而当二极管截止时,输出电压按电阻分压规律变化。

输出特性曲线趋势

综合上述分析,可绘制出输出电压随输入变化的典型特性曲线:当P4S从-120V开始增加时,输出先稳定在-15.7V(负钳位),直到P4S增至约-21V时,二极管截止,此后输出随输入线性上升(斜率≈0.746),经过P4S=0V时输出为0V,继续上升到P4S约+21V时达到+15.7V;超过+21V后,输出再被钳位在+15.7V附近(正钳位)。这种“平顶加线性升降加平底”的形状正是钳位分压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。下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了这一变化规律(图中红线为输出与输入的对应关系)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表格和以上分析清晰地表明:输出电压在输入超过±21V时被钳制在接近±15.7V(由电源±15V加上二极管约0.7V的导通压降决定),而在中间区间则按约0.746的比例线性变化。此结果符合二极管钳位与分压电路的理论预期。

参考二极管钳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压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

热搜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