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动式起重机 Q2 考试中,作业后的收尾工作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,确保设备状态可控、环境安全无虞。以下是具体步骤及操作要点:
一、设备状态复位
起重臂与吊钩归位
- 将起重臂全部缩回并固定至最小幅度,起重臂仰角调整至40°-60°(特殊机型按说明书执行)。
-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并收紧钢丝绳,确保无悬挂物品或吊具残留。
- 若为履带式起重机,需将起重臂降至地面或专用支架,并用锁销固定。
支腿操作
- 收回顺序:先收回第五支腿(如有),再按 “先垂直后水平” 顺序收回左右四条支腿,确保支脚板完全复位并插好固定销。
- 检查要点:确认支腿油缸无泄漏、支脚板与车架贴合紧密,水平仪气泡居中。
- 汽车吊特殊要求:支腿收回后需检查轮胎气压,确保行驶安全。
动力系统关闭
- 关闭发动机,切断控制电源与总电源开关,取下启动钥匙并妥善保管。
- 若为电动起重机,需断开主电缆并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。
二、安全锁定与防护
制动与锁定
- 启用回转锁定装置,防止起重臂随风转动;履带式起重机需使用夹轨器或锚定装置固定。
- 检查制动器效能,确保吊钩、起重臂等部件无滑移风险。
驾驶室与操作室管理
- 关闭所有门窗并上锁,操作手柄置于空档位置,紧急停止按钮保持按下状态。
- 清理驾驶室杂物,移除无关工具或易燃物品,确保无遗留火源。
三、环境清理与检查
作业区域整理
- 拆除警戒线与警示标志,清理吊具、钢丝绳、垫板等工具,归位至指定存放区。
- 检查地面是否有油污、液压油泄漏,及时采取吸附或中和措施。
- 移除轨道或轮胎下方的障碍物,确保设备移动路径畅通。
设备外观检查
- 目视检查起重臂、支腿、钢丝绳等部件有无变形、裂纹或异常磨损,记录损伤情况。
- 检查电气系统是否受潮、线路是否破损,尤其是暴雨后需重点排查。
四、记录与交接
运行记录填写
- 详细记录作业时间、载荷数据、设备运行状态(如液压油温度、异常报警等)。
- 注明故障处理情况(如制动器调整、钢丝绳更换)及未完成的维护项目。
交接手续
- 与接班人员当面确认设备状态,移交钥匙、操作手册及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。
- 签署《交接班记录》,注明燃油量、下次维护时间及注意事项。
五、特殊场景处理
恶劣天气应对
- 大风后:检查防风锚定装置是否牢固,起重臂有无偏移,必要时重新调整角度。
- 暴雨后:清理设备表面积水,检查电气元件绝缘性能,测试制动系统有效性。
长期停放要求
- 断开蓄电池负极,防止亏电;对暴露金属部件涂抹防锈油,覆盖防尘罩。
- 定期启动发动机进行空载试运行(建议每周一次),保持液压系统压力稳定。
六、不同机型差异
- 汽车吊:支腿收回后需检查轮胎气压(≥0.7MPa),起重臂固定于支架并锁定回转机构。
- 履带吊:起重臂降至 40°-60°,履带板与地面接触紧密,关闭回转制动并设置防风缆绳。
- 全地面起重机:启用自动调平系统复位,检查支腿油缸行程是否归零。
关键标准与规范
- GB/T 6067.1-2010:明确要求作业后检查安全装置有效性,填写维护记录。
- 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:强调设备停放位置需平坦稳固,防止倾覆风险。
- 制造商手册:不同机型可能对起重臂角度、支腿操作顺序有特殊规定,需严格遵循。
通过以上步骤,考生可全面掌握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后收尾的核心要求,确保设备安全停放、记录完整,并为下一次作业做好准备。考试中需注意细节操作(如支腿收回顺序、起重臂角度)及特殊场景处理(如恶劣天气后的检查),以体现规范操作能力与安全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