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尧图网

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国际 > 【第12节】C++设计模式(结构型模式)-Proxy( 代理)模式

【第12节】C++设计模式(结构型模式)-Proxy( 代理)模式

2025/9/17 1:03:03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linshantang/article/details/145979415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【第12节】C++设计模式(结构型模式)-Proxy( 代理)模式

一、问题背景

使用 Proxy 模式优化对象访问

        在某些情况下,直接访问对象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或安全性问题。Proxy 模式(代理模式)通过引入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,从而解决这些问题。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应用场景:

        (1)虚代理(Virtual Proxy):当创建对象的开销较大时(例如加载一幅大图片),可以将创建过程交给代理对象来完成。代理对象在实际需要时才会创建真实对象,从而延迟对象的创建。
        (2)远程代理(Remote Proxy):当需要操作网络上的对象时(尤其是在网络性能较差的情况下),可以通过代理对象来操作远程对象。代理对象负责处理网络通信细节,客户端无需关心。
        (3)保护代理(Protection Proxy):当需要对对象的访问进行控制时(例如在论坛系统中,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的操作权限不同),可以通过代理对象来实现权限控制。
        (4)智能指针(Smart Pointer):智能指针是一种特殊的代理,用于管理动态内存的分配和释放。关于智能指针的更多内容,可以参考 Andrew Koenig 的《C++ 沉思录》第 5 章。

二、Proxy 模式简介

        Proxy 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,它通过引入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。代理对象与原始对象实现相同的接口,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间接访问原始对象。Proxy 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客户端与原始对象解耦,从而在不改变客户端代码的情况下增强或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。

Proxy 模式的优点
        (1)延迟加载:通过虚代理,可以延迟对象的创建,直到真正需要时才创建对象。
        (2)远程访问:通过远程代理,可以简化客户端对远程对象的访问。
        (3)访问控制:通过保护代理,可以实现对对象的访问控制。
        (4)解耦:代理模式将客户端与原始对象解耦,使得客户端无需关心原始对象的具体实现。

三、代码实现

        Proxy 模式的核心思想非常简单:通过引入一个代理对象来间接访问目标对象,从而在不修改目标对象的情况下,增加额外的功能或控制逻辑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Proxy 模式实现示例,使用 C++ 编写。

代码结构
        (1)Subject 类:定义了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。
        (2)ConcreteSubject 类:实现了 `Subject` 接口,是真实的对象。
        (3)Proxy 类:实现了 `Subject` 接口,并持有一个 `ConcreteSubject` 对象的引用,控制对 `ConcreteSubject` 的访问。

完整代码

// Proxy.h
#ifndef _PROXY_H_
#define _PROXY_H_// Subject 类:定义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
class Subject {
public:virtual ~Subject() {}virtual void Request() = 0; // 请求接口
protected:Subject() {}
};// ConcreteSubject 类:实现 Subject 接口,是真实的对象
class ConcreteSubject : public Subject {
public:ConcreteSubject() {}~ConcreteSubject() {}void Request() override; // 实现请求接口
};// Proxy 类:实现 Subject 接口,并持有一个 ConcreteSubject 对象的引用
class Proxy : public Subject {
public:Proxy();Proxy(Subject* sub); // 构造函数,传入真实对象~Proxy();void Request() override; // 实现请求接口
private:Subject* _sub; // 持有的真实对象
};#endif //~_PROXY_H_
// Proxy.cpp
#include "Proxy.h"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// ConcreteSubject 的实现
void ConcreteSubject::Request() {cout << "ConcreteSubject::Request() called." << endl;
}// Proxy 的实现
Proxy::Proxy() : _sub(nullptr) {}Proxy::Proxy(Subject* sub) : _sub(sub) {}Proxy::~Proxy() {delete _sub; // 释放真实对象
}void Proxy::Request() {cout << "Proxy::Request() called." << endl;if (_sub) {_sub->Request(); // 调用真实对象的请求接口}
}
// main.cpp
#include "Proxy.h"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int main(int argc, char* argv[]) {Subject* sub = new ConcreteSubject(); // 创建真实对象Proxy* p = new Proxy(sub); // 创建代理对象,并传入真实对象p->Request(); // 通过代理对象调用请求接口delete p; // 释放代理对象return 0;
}

代码说明

        (1)Subject 类:定义了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 `Request`。
        (2)ConcreteSubject 类:实现了 `Request` 接口,是真实的对象。
        (3)Proxy 类:实现了 `Request` 接口,并持有一个 `ConcreteSubject` 对象的引用。在 `Request` 方法中,代理对象可以在调用真实对象的 `Request` 方法前后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(例如权限检查、日志记录等)。
        (4)客户端:在 `main` 函数中,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 `p` 调用 `Request` 方法,而无需直接与真实对象 `sub` 交互。

四、总结讨论

        Proxy 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实现了逻辑和实现的彻底解耦。通过引入代理对象,可以在不改变客户端代码的情况下增强或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。例如:

(1)延迟加载:代理对象可以在真正需要时才创建真实对象,从而节省资源。
(2)远程访问:代理对象可以隐藏网络通信的细节,使客户端像访问本地对象一样访问远程对象。
(3)访问控制:代理对象可以在调用真实对象的方法之前进行权限检查,从而保护真实对象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Proxy 模式通过引入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,从而解决了直接访问对象可能导致的性能问题、安全性问题等。它适用于需要延迟加载、远程访问、访问控制等场景。通过合理使用 Proxy 模式,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

热搜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