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没有坐下来手敲打字去输出或者记录分享一些比较正式的事情。
今天节后综合征,虽然我已经加了两天班了,但是还是不想加班便准点下班了。
今天来聊聊看书。
为什么会看书?最开始正如我之前提到过,人脉资源不多,也不喜欢太多。但知道和高纬度的人打交道你会收获很多,那么读书成了我的一个中和的手段。
但是读者读者就感觉不对了。
读过吗?读过。
讲了什么?BulaBula
那你现在是不是这方面很厉害?。。。好像还是老样子。
我想读书成了我的避风港。
工作烦了,打开书。
感情废了,打开书。
吃多了身体不舒服,打开书。
有时候不得不感慨这个数字化时代,真的好强大!想想我们小时候一本书传着看,那个时候是有什么读什么,都怪我表姐,天天去她家看了好多言情小说,什么花火、飞鸟,也算是饱读情书,后面确实在我谈恋爱的时候让我没有那么直男。
现在,你能打开电子平台搜索到你想看的任何领域、任何类型的书。我有时候真的想去当个图书馆管理员,上班的时候做完事情,就看书。下班了拿一本书,开着我的坦克400回家,再放着一首梁博的《安然无恙》。
回归正题,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我很享受,不为前程,但行爽事。
但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,我还是需要通过读书去提升自己。
所以下一步,关于读书,我得改变一下策略。
确认好自己的读书目的
确认好自己今年想学习到那些知识,然后逆推出一个读书的思维导图,确认好要读哪些书。
这样带着目的走进去,再走出来。
读完书得有记录
记录不只是说书里面讲了什么,书里面讲了什么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有什么东西映射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。
每个人都不一样,所以书得自己看,自己品,自己想,最后映射到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的技能点。
所以读书笔记还是要写的,自己的改动点也还是要记录的,实践出真知,知行合一都是必要的~
读书得沉浸
读书很不注意力集中,一会去看个消息,看会视频。很难进入心流状态,很难深度思考。这特么太重要了,你越是深度思考,读一本书和其它的知识建立的链接越多,其实自己的收获最大。
其次是读书读的很慢,要思考,要投入,要有的放矢。
看过书评论书摘不等于看过书
有时候现在把数据文件送给大模型,立马就把整本书整成一个思维导图架构给你了,你觉得好清晰啊,快速的看完了。但是这种你忘的更快。
好书的逻辑是有递进的。整个书是一个系统,而这个系统中,那些引出故事、道理、逻辑的文字就像是细胞质在滋养着这些道理,让你可以更好的吸收。(脑子里想起了需要泡发的一种食物,做东坡肉会用到)
毕竟道理这东西没有经历,没有语境,你就是知道了,依然还会依然。
或浅或深的记录,都要分享出来,万一有大佬看见了还能指点几句。对我也对你。
202505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