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尧图网

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教育 > 幼教 > 408考研逐题详解:2009年第45题——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典型题目

408考研逐题详解:2009年第45题——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典型题目

2025/11/16 7:19:52 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qiwsir/article/details/148732447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408考研逐题详解:2009年第45题——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典型题目

2009年第45题

三个进程 P 1 P_1 P1 P 2 P_2 P2 P 3 P_3 P3 互斥使用一个包含 N ( N ﹥ 0 ) N~(N﹥0) N (N﹥0) 个单元的缓冲区。 P 1 P_1 P1 每次用 produce() 生成一个正整数并用 put() 送入缓冲区某一空单元中; P 2 P_2 P2 每次用 getodd() 从该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奇数并用 countodd() 统计奇数个数; P 3 P_3 P3 每次用 geteven() 从该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偶数并用 counteven() 统计偶数个数。请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这三个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活动,并说明所定义信号量的含义(要求用伪代码描述)。

解析

本题主要考查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与互斥的知识,具体涉及以下核心概念:

  1. 信号量机制:

    • 信号量是一种整数变量,用于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,支持两个原子操作:P()(也称为 wait(),用于申请资源)和 V()(也称为 signal(),用于释放资源)。P 操作减少信号量值,如果值小于 0 则阻塞进程;V 操作增加信号量值,唤醒等待进程。
    • 类型:
      • 互斥信号量(二进制信号量):确保只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,初始值为 1。
      • 计数信号量:表示可用资源的数量,初始值通常为资源总数(如空缓冲区单元数)。
    • 作用:实现进程间的同步(协调执行顺序)和互斥(防止同时访问共享资源)。
  2. 互斥:

    • 确保共享资源(如缓冲区)在任何时刻只被一个进程访问,防止数据竞争(race condition)。例如,当 (P_1) 写入缓冲区时,(P_2) 或 (P_3) 不能同时读取或写入。
    • 实现方式:使用互斥信号量(如 mutex)包裹临界区代码。
  3. 同步:

    • 协调进程的执行顺序,以满足特定条件。本题涉及两类同步:
      • 生产者-消费者同步: P 1 P_1 P1(生产者)只能在有空位时放入数据; P 2 P_2 P2 P 3 P_3 P3(消费者)只能在有数据时取出数据。
      • 数据类型条件同步: P 2 P_2 P2 只能取出奇数, P 3 P_3 P3 只能取出偶数,这要求额外的条件检查。
    • 实现方式:使用计数信号量(如 emptyoddeven)表示资源可用性,进程通过 P()V() 操作等待或通知。
  4. 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及其变种:

    • 经典模型: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共享固定大小缓冲区,使用 emptyfull 信号量同步。
    • 本题变种:多个消费者( P 2 P_2 P2 P 3 P_3 P3)根据数据类型(奇偶)区分,需要扩展信号量(如 oddeven)来处理类型条件。
    • 关键点:同步操作必须在互斥保护外执行(如先 P(empty)P(mutex)),以避免死锁。
  5. 死锁与饥饿避免:

    • 死锁:进程互相等待而无法推进(如循环等待资源)。本题需确保信号量操作顺序合理(如先申请同步信号量,再申请互斥信号量)。
    • 饥饿:某个进程长期得不到资源(如 P 2 P_2 P2 P 3 P_3 P3 因无奇/偶数而阻塞)。信号量的公平唤醒机制可缓解饥饿。

应用上述基本知识,再结合本题内容,可知:

  • 互斥需求:缓冲区是共享资源,put()getodd()geteven() 操作需互斥执行。
  • 同步需求:
    • P 1 P_1 P1empty 限制(空单元不足时阻塞)。
    • P 2 P_2 P2odd 限制(无奇数时阻塞)。
    • P 3 P_3 P3even 限制(无偶数时阻塞)。
  • 数据类型处理: P 1 P_1 P1 放入数据后需根据奇偶性通知对应消费者(通过 V(odd)V(even))。
  • 统计操作:countodd()counteven() 可能涉及共享计数器,需在互斥保护下执行。

有了上述分析之后,就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解题:

步骤 1: 定义信号量及其含义

  • mutex:互斥信号量,初始值为 1。确保任何时候只有一个进程访问缓冲区(临界区)。
  • empty:计数信号量,初始值为 N N N。表示缓冲区中空单元的数量。 P 1 P_1 P1 在放入数据前执行 P(empty) 申请空单元; P 2 P_2 P2 P 3 P_3 P3 取出数据后执行 V(empty) 释放空单元。
  • odd:计数信号量,初始值为 0。表示缓冲区中可用的奇数数量。 P 1 P_1 P1 放入奇数后执行 V(odd) 通知 P 2 P_2 P2 P 2 P_2 P2 取出前执行 P(odd) 等待奇数。
  • even:计数信号量,初始值为 0。表示缓冲区中可用的偶数数量。 P 1 P_1 P1 放入偶数后执行 V(even) 通知 P 3 P_3 P3 P 3 P_3 P3 取出前执行 P(even) 等待偶数。

步骤 2: 伪代码实现

伪代码使用类 Pascal 语法,P()V() 为信号量操作。假设 put()getodd()geteven()countodd()counteven() 函数已实现,其中:

  • put(num):将正整数 num 放入缓冲区空单元。
  • getodd():从缓冲区取出一个奇数(需确保存在奇数)。
  • geteven():从缓冲区取出一个偶数(需确保存在偶数)。
  • countodd():增加全局奇数计数器(需互斥)。
  • counteven():增加全局偶数计数器(需互斥)。
// 初始化信号量
semaphore mutex = 1;  // 互斥访问缓冲区
semaphore empty = N;  // 空单元数量
semaphore odd = 0;    // 可用奇数数量
semaphore even = 0;   // 可用偶数数量// 全局缓冲区(假设已实现)
Buffer buffer; // 进程 P1: 生产者
void P1() {while(1) {int num = produce();  // 生成正整数P(empty);     // 等待空单元(若无空位则阻塞)P(mutex);     // 申请进入临界区(互斥)put(&buffer, num);    // 将num放入缓冲区if(num % 2 == 1)      // 判断奇偶性V(odd);       // 通知有奇数可用(唤醒 P2)elseV(even);      // 通知有偶数可用(唤醒 P3)V(mutex);         // 释放临界区(互斥)}
}// 进程 P2: 奇数消费者
void P2() {while(1) {P(odd);           // 等待有奇数可用(若无则阻塞)P(mutex);         // 申请进入临界区(互斥)int num = getodd(&buffer);  // 取出奇数V(empty);         // 释放一个空单元countodd();           // 统计奇数V(mutex);         // 释放临界区(互斥)}
}// 进程 P3: 偶数消费者
void P3() {while(1) {P(even);          // 等待有偶数可用(若无则阻塞)P(mutex);         // 申请进入临界区(互斥)int num = geteven(&buffer); // 取出偶数V(empty);         // 释放一个空单元counteven();          // 统计偶数V(mutex);         // 释放临界区(互斥)}
}// 主初始化函数
int main() {sem_init(&mutex, 0, 1);   // 初始化互斥信号量sem_init(&empty, 0, N);   // 初始化空位信号量sem_init(&odd, 0, 0);     // 初始化奇数信号量sem_init(&even, 0, 0);    // 初始化偶数信号量// 创建并启动三个进程(伪代码)create_process(P1);create_process(P2);create_process(P3);return 0;
}

步骤 3: 关键逻辑解释

  • 同步顺序:
    • P 1 P_1 P1P(empty)(确保有空位),再 P(mutex)(进入临界区)。
    • P 2 P_2 P2 P 3 P_3 P3P(odd)P(even)(确保有奇/偶数),再 P(mutex)。这避免了死锁(同步信号量在互斥信号量外申请)。
  • 互斥保护:所有缓冲区操作(put()getodd()geteven())和统计操作(countodd()counteven())都在 P(mutex)V(mutex) 之间执行,确保数据一致性。
  • 数据类型处理: P 1 P_1 P1 在放入数据后根据奇偶性执行 V(odd)V(even),直接通知对应消费者。
  • 资源管理:
    • P 1 P_1 P1 执行 V(odd)V(even) 后,oddeven 信号量值增加,唤醒等待的消费者。
    • P 2 P_2 P2 P 3 P_3 P3 取出数据后执行 V(empty),允许 P 1 P_1 P1 继续生产。

步骤 4: 正确性保障

  • 无死锁:信号量申请顺序一致(先同步后互斥),且无循环等待。
  • 无饥饿:信号量的 FIFO 唤醒机制确保所有进程公平执行(假设信号量实现公平)。
  • 缓冲区安全:empty 信号量防止溢出;oddeven 信号量确保消费者只在有对应数据时执行。

本题是经典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的变种,旨在测试学生对并发编程中复杂同步场景的理解。现实应用中,类似场景包括:

  • 多线程数据处理(如事件驱动系统,消费者根据事件类型过滤)。
  • 资源池管理(如数据库连接池,不同类型任务使用不同资源)。
  • 操作系统内核(如 I/O 缓冲区管理,多个设备读写不同类型数据)。
    出题者通过引入“数据类型条件”(奇偶区分),增加了传统模型的复杂度,考察学生能否灵活扩展信号量机制。

这样出题的目的在于:

  1. 核心概念掌握:
    • 是否理解信号量的原理(互斥与同步)。
    • 能否识别生产者-消费者模型的变种需求(多消费者、类型条件)。
  2. 问题分析与设计能力:
    • 能否正确定义信号量(如引入 oddeven 处理数据类型)。
    • 能否设计合理的信号量操作顺序(避免死锁)。
  3. 实践应用能力:
    • 能否用伪代码实现并发控制(临界区保护、条件通知)。
    • 能否处理边界情况(如空缓冲区、无奇/偶数时的阻塞)。
  4. 深层原理理解:
    • 是否意识到共享计数器的互斥需求(countodd()counteven() 需在 mutex 保护下)。
    • 是否理解同步与互斥的分离(同步信号量在互斥信号量外操作)。

本题强调在并发系统中,资源访问不仅需要互斥,还需满足动态条件(如数据类型)。学生需掌握:

  • 信号量作为低级原语的灵活性(可构建复杂同步逻辑)。
  • 设计并发程序时,需考虑所有可能状态(如缓冲区满/空、无奇/偶数)。
  • 避免常见错误(如错误顺序导致死锁、忽略数据类型条件)。
    最终,试题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并发编程能力,为操作系统、分布式系统等高级课程打下基础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809451989@qq.com,投稿邮箱:809451989@qq.com

热搜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