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从大公司“空降”到小公司的领导,带着满满的信心和经验,试图将自己在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新环境中。然而,这种移植真的能成功吗?
最近,一位网友的分享在职场圈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他所在的公司,只有50名员工,却迎来了一位从华为“空降”的领导。这位领导带来了大厂的管理模式:写周报和无偿加班。结果,短短几天内,就有8名员工选择了离职。
针对这一现象,不少网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。有人说,看似是空降领导,实际上是老板想免费裁员了,只是采用了其它合规但非正常打法呢。
有人说,没有大厂的福利,却搞了大厂那套制度,除了恶心人没什么用,天天光走流程,活没干多少,流程走一遍黄花菜都凉了。没有大厂的命,却得了大厂的病。
针对这位前华为大佬的做法,这不禁让人陷入沉思:大厂和小厂的管理方式,究竟有多大差异?为何从大厂来的人,到了小厂会出现“水土不服”?
在小编看来,在大公司,管理往往非常严格,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流程和规章制度。周报、月报、季度总结……这些都是大公司管理的常态。同时,无偿加班在大公司也不少见,员工为了项目进度不惜牺牲个人时间。
然而,这样的管理方式在小公司可能会引发“水土不服”。小公司的员工更习惯于灵活的工作方式,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工作成果,而不是形式上的汇报。当突然被要求写周报、无偿加班,他们会感到不适应,甚至反感。
在小公司,管理方式往往更加灵活,更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员工的自由度。在小公司工作,员工之间往往更加亲密,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信任和沟通。领导不会过多地干涉每个人的工作方式,只要能按时完成任务,就不会有人来管你是怎么做到的。
这种管理方式有很多优点。首先,它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。因为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规章制度,员工可以自由地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。再一个,这种信任感也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,让大家更加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。
大厂和小厂有各自的优缺点,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哪个更差。大厂的严格管理有其优势,小厂的灵活自由也有其魅力。
管理者应警惕经验主义,不能硬搬以前的那套管理模式,要保持开放心态。
如何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,是每个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